零售末端运输中两种温度控制方式

发布时间:2022-12-20 点击:223
当配送具有严格温度要求的商品时,温度控制是在选择车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。温度控制的目的是使商品温度始终保持在要求的范围内。温度控制的过程,是维持商品温度,而非改变商品温度的过程。商品温度的控制方式包括主动式温控和被动式温控两种。
主动式温控,利用安装在车辆上的制冷系统,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;被动式温控,则通过车厢或物流载具本身的保温性能,使商品温度在一定时间内,维持在要求的范围内。
在零售末端运输中,温度控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保持低温(0~5℃、-18~-15℃)。对于一些冬季严寒的地区,在-10℃以下的环境温度中,有时需要使商品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上的相对高温。
主动式温控,除了必须配备保温型车厢,还需要投入一套制冷设备。采用载具保温的被动式温控,则需要投入具有保温性能的物流载具和辅助设备。两者的投资成本孰高孰低,只有通过实际分析,才能得出结论。采用车厢保温的被动式温控,虽然投入最低,但灵活性也非常低,在零售末端运输中可应用的场合十分有限。主动式温控与被动式温控,最大的差别在于经营成本和适用范围。
图1 具有保温性能的物流载具
因为没有制冷设备的燃油消耗和维修保养成本,在一般情况下,被动式温控的经营成本低于主动式温控。但是,被动式温控的应用范围较窄,主要有三个原因:
一是保温时间有限,且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;
二是保温载具本身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,需要占用部分车厢容量;
三是保温载具是一个密闭的空间,中途打开会导致保温效果的急剧下降,所以在一个载具内,只能容纳一家零售终端的商品。
这可能导致载具内部空间的使用率不高,进而影响车厢容量的有效利用。这些局限性,造成被动式温控的应用范围不如主动式温控的应用范围宽。幸运的是,零售末端运输中的一些场合,恰巧能够弱化这些限制,若再加以合理的规划设计,便能有效地规避限制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主动式温控是零售末端运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温度控制方式。车载制冷机组是实现主动式温控的关键设备。按照是否具各独立动力源,车载制冷机组可分为非独立式和独立式两类。
非独立式制冷机组本身没有动力源,用于制冷的压缩机由车辆的发动机直接驱动。非独立式制冷机组的制冷功率普遍较小,一般应用在中小型冷藏车上。
图二 非独立式制冷冷藏运输车
独立式制冷机组,与之最大的区别在于,自身拥有动力源,完全依赖自带的动力系统驱动压缩机进行制冷。由于无须依靠车辆发动机,独立式制冷机组的制冷功率相对大得多,常用于重型车、半挂车等大型车辆。
一般来说,在零售末端运输长距配送的场景下,由于距离和车型的关系,多采用独立式制冷机组,而在城市配送中,则多采用非独立式制冷机组。需要注意的是,配送过程中的每一次开门卸货,对车厢温度都有明显的影响。
图三 独立式制冷冷藏车
当一次配送任务需要多次卸货时,这一影响尤为突出。在选择车载制冷机组时,与零售末端运输相关的另一项配置是备电驱动。所谓备电驱动,是指制冷机组除了可以使用燃油作为动力源,还可以通过外接电源直接驱动。这一配置,对车厢的预冷起到重要作用,能有效地节省因预冷产生的发动机油耗。末端运输温度控制的目的是维持商品温度,因而在进行装车之前,车厢的预冷是必要的。当制冷机组配有备电驱动时,预冷过程可以直接通过连接电源完成;反之由发动机驱动的,运输的整体油耗随之增加。